当喜雨降下、旱情退去,当火险消弭、冰雹消散,当万物苏醒、春耕日忙……越来越多的服务需求,正催生人工影响天气更高频次、更常态化的作业态势。
今年以来,全国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达229万平方公里,累计增加降水达49.5亿吨。60多年来,气象部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始终用行动践行着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。如今,走上新征程,面对新形势、新要求,要保证人工影响天气事业高质量生长,破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科学作业和宁静生产两条生命线。
科学作业,召唤科技创新。众多服务需求目标差异,多变的云朵也意味着差异的作业条件,只有增强监测预报识别技术,增强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,真正把新技术、新结果应用于广袤的天空,才可能促进作业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。
宁静生产,正是底线要求。宁静无小事,更况且深入云层的作业自己就危险重重。只有不停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,抓好动态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改,严格凭据业务技术规范和重大装备宁静治理划定操作,增强新技术应用,才气将宁静风险降至最低。
在民众最需要的时节,我们枕戈待旦,巧抓时机,争取与天上的云做最精彩的配合,送去甘霖和希望,送走冰雹和威胁。而要实现这种“精彩”,让每一滴珍贵的雨水科学又宁静,我们要做的另有许多。(王亮)
(责任编辑:栾菲)